”疫“外突袭,2020年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都遭受到了巨大冲击。然而在疫情考验下,数字化的价值被充分发挥。很明显,数字化程度越高的客户,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的抵抗能力越佳,产品弹性越强。
5月17日-18日,“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1”在深圳成功举办,这也是“生态大会”系列活动举办的第十届。继2018年“因聚而生 以行致盛”、2019年“因聚而生 智能进化”之后,今年依然延续了“因聚而生”这个标签,凸显了华为生态体系构筑的初心。
大会主题的后半句“有能有为”,源自《尚书·周书·洪范》:“人之有能有为,使羞其行,而邦其昌。”即对那些有能力、有能量的人,就要让他们入世,献出才能,国家才会得以富强。这也代表着华为将携手更多伙伴一起用增长的能力获取更高的价值,一起在数字新时代,大有所为。
那么,在当下数字化能力正在成为生态竞争力的分水岭,客户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出更多需求的关口,今年这届“华为中国生态大会”向外界透露了哪些信号?又将带来哪些“惊喜”与“变化”?
今年五一,笔者所在地长沙,作为新晋的网红城市,各景点的客流和营收创历史新高。
工人日报数据显示,5月1日至5日,长沙13个主要景区接待游客151.09万人次,同比增长190.65%,5月1日—5日,长沙线网客流强度分别以2.05、1.92、1.65、1.73、1.62万人次/(公里*日)连续五天位居全国第一,成为中部地区首个登顶地铁客流强度第一的城市。
长沙能够跻身“顶流”却繁而不乱,无疑是建立在数字化疫情防控和统筹运输客户的基础上。其中,华为功不可没。
据悉早在2016年12月,华为就成为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合作者,推动长沙智慧城市、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。目前,华为长沙政务云底座已承载全市47个单位共203个应用系统,助力长沙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。
然而,不仅是长沙,放眼全国的主要城市、地市甚至乡村,数字化步伐都在全面提速,同时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也早已形成。可以说,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政企客户必备的“粮草”:
首先,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提质增效是“水”,是“生命”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。
以深圳机场为例,由于其拥有200多间机房、11张网络、25000余台设备、140多个集成度高的业务应用,这个庞大的网络无法仅仅依靠人就能掌控全局信息。
不过在深圳机场与华为行业运维服务达成合作后,构建了一张对机场众多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网络,用“机器”运维“机器”,形成了超过100万的数据联接。现在,华为行业运维服务帮助深圳机场运维将故障发现时间从原来的15分钟降低到1分钟,将故障定位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降到5分钟。
其次,客户需求提升带来新要求是“糖”,是“生命”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。
随着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,政企行业客户的需求也必然发生了变化。一方面,行业颗粒度不断细化。过去的解决方案多以行业为维度的,比如金融、政府、能源等,如今则要深入到细分业务场景中去。
另一方面,则表现在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,数字技术已经从企业的支撑系统,逐步深入到生产和决策等核心业务中去。因此,政企客户需要的是全生命周期的咨询、构建、迁移、开发和运营服务,对能力的要求自然“水涨船高”。当然,这也意味着生态伙伴们还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。
更重要的是,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是“蛋白质”,是“生命”活动的主要承担者。
从宏观层面看,在今年的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除了以往常规的科技创新篇章,还首次单设数字化篇章,提出要“加快数字化发展,建设数字中国”。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也专门提到要“加快数字化发展”。
除此之外,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步伐也在加快。国资委已专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,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,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多重利好加持,我国数字化转型“春天”已至。但随着数字化的逐渐深入,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势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,想要平稳的度过这些调整,势必将对华为及整个生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此背景下,“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1”这类盛会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“来自第三方统计显示,39%的企业数字化战略是模糊的。中国信息化没有彻底结束,又面临数字化。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低,是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是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。”在本届华为中国生态大会上,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如是说。
正所谓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“一拥而上”只是外行人看到的表象,实际上随着玩家的增加,先入局的“选手”们纷纷跳进了“深水区”,想要抢占更大的优势,许多政企行业客户在这一阶段开始暴露出“弊端”:
一方面,在IDC公开的调研数据中,缺乏领导力是转型成功最主要的阻碍因素。
这是因为在政企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之中,只有通过足够的领导力才能实现自上而下地推进技术、资金、人才、管理等多方位的支持落地。避免因客户内部之间无法同步信息、调动资源,而难以实现市场对新产品或服务的需求,无力进行有价值的创新,导致客户长期处于探索阶段,停滞不前。
诚然,多数政企客户都能意识到部门协同协作的重要性。但据IDC数据显示,仍有28.3%的政企客户目前面临的挑战在于不足的协作与孤立的组织架构。
另外缺乏对应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能力也是重要阻碍因素。
受疫情影响,企业招聘需求有所萎缩,但数字化人才却是目前市场上的热招岗位,从大数据分析到数据库架构,从机器人自动化到5G技术,从数字化运营到产品经理,无一不受到追捧。但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,数字化人才却缺口严重。
当下数字化人才存在的错位问题,包括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产业发展、应用型和专业型人才的缺失制约了行业应用深化,中层岗位人才错配制约了数字化转型健康快速发展等。至2020年,中国ICT领域从业人员缺口达到1246万,其中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人才占904万,尤其是新技术领域差距明显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政企客户加入、深入数字化转型的“浪潮”,挑战、桎梏一一浮现。这也意味着,对华为政企业务这类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透过“生态大会2021”,华为更新了什么?保留了什么?又能否在这股浪潮中博得更多的机会与发展空间?
在政企客户对数字化转型提出更多、更高要求的当下,华为中国政企业务能否匹配这些需求,2021年的“华为中国生态大会”给出了一份“标准答案”。
从生态的角度来看,华为以“2+4+1”为框架,构建具有数字化转型特色的“供需关系”。
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在《因聚而生 有能有为》的演讲中表示,华为和生态伙伴要共同构建具有数字化转型特色的供需关系,做到“2个聚焦,4个改变”,坚持“1个基调”。
即做深做透行业、加大地市投入;提供5类OFFERING、提升全周期服务与支撑能力、完善伙伴体系、夯实人才底座;坚持生态体系要坚持与伙伴共识、共建、共赢、共守护的基调,从多个维度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。
从合作模式的角度来看,能力升级,将打开万亿级的价值新空间。
“到2025年,华为中国政企的营收目标是2600亿元。”吴辉透露了未来5年的“小目标”,他还透露了一个“大目标”:“以此为基础,华为将与生态伙伴共创万亿级价值空间。”
不过,俗话说,排队买肉香,人多饭好吃。在“羊群效应”的作用下,一拥而上的入局者不在少数。华为及整个生态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,屹立在下一个十年的关口,同样是透过“生态大会2021”,笔者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。
首先,立足于人才,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基业长青的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人才孵化。
过去,华为已经构建起华为ICT学院、华为生态大学两大平台,为未来中国政企业务的规模发展筹备坚实的人才底座。
本届大会上,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多次强调,人才是生态的关键要素。未来五年,华为政企业务将投入超过10亿人民币,与超过1000家高校合作,培育超过100万ICT人才,为行业输送超10万合格的就业人才,全力展开百舸计划、千帆计划。
在过去30多年,通过不断的压强式研发投入,华为已经在众多数字技术领域保持领先。
在大会上,华为分享了鲲鹏计算、昇腾AI、鸿蒙OS、HMS CORE、自动驾驶汽车MDC、华为云六大技术生态升级情况,并对集成伙伴,经销商等提出更高的能力定级筛选标准和要求,这是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在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保障和底气所在。
大会上,华为表示将重新设计、优化、评估和分级生态体系;基于伙伴能力,制定合作策略,让能力强伙伴获得更多的机会与支持;建立流程机制,保障伙伴能力投入获得相应回报,形成商业正循环,完成从通路型伙伴为主向能力型伙伴体系的转变。
总而言之,一切量变的积累都在为质变做着准备。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,华为和生态的发展背后所体现的正是韦特莱法则,即华为和整个生态并不是撞到了别人看不见的机遇,而是做好了多数人曾经不以为然的事。与此同时,在未来的生态中,能力越大,机会越多。我们也期待,在下一个十年,华为和越来越多的“能力型”生态伙伴一起,继续做大智能时代的生态蛋糕,收获更广阔的生态新价值!
*此内容为【科技向令说】原创,未经授权,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
友情链接